1、原文: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
2、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
(资料图)
3、白话翻译:萧疏梧桐之上,蝉儿低饮清露,蝉声清脆响亮,回荡树林之间。
4、身居高枝之上,可以傲视群虫,不用借助秋风,传声依然遥远。
5、扩展资料:这是一首咏物诗,咏物中尤多寄托,具有浓郁的象征性。
6、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、习性和声音,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,物我互释,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。
7、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,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。
8、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,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。
9、“垂緌”暗示显宦身份,因古人常以“冠缨”指代达官贵人。
10、显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,和“清客”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,但在作者笔下,却把它们统一在“垂緌饮清露”的蝉的形象中了。
11、这“贵(人)”与“清(客)”的统一,正是为三、四句的“清”无须借“贵”做反铺垫,用笔巧妙。
本文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